改变:成长的动力

作者:<a href="mailto:">药学系办公室</a> 时间:2014-10-23 点击数:

A是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,已经在心理治疗这条路上走了近十年。他是经别人介绍转到我这里的。 我们的治疗初期,从表面看很是顺利,他愿意把他的想法、感觉讲出来。然而,我能真切地感受到,他对我并不信任。比起之前的三位治疗师,我的名气最小,他经常说:“你的名气没有他们大,但我相信你的经验不比他们差,水平也应该不比他们低。”虽然他是这么说的,但是我从他的话语里,听到的不是信任而是要求。

进入到第四个月后,治疗陷入了困境。他多次表示对我的怀疑:“你真的能理解我吗?”“你认为讨论这些有用吗?”“我现在感觉非常混乱,我不知道这样下去,我能不能好起来。”“以前的治疗,虽然没有让我彻底改变,但我确实感觉到我在一点一点进步,所以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好起来。但是现在,我没有感觉到有一点点收获!” 面对他的质疑,我能做的只有理解,理解他的感觉,理解是什么激怒了他。我发现,他期待治疗师是解救他脱离苦海的神,而且,只有“神”一样的治疗师才能真正理解他,因为他认为自己是非凡的、特别的,他试图以这种方式控制治疗和治疗师。

而我避开了他试图加在我身上的“神”的外衣,同时把我的理解反馈给他。我虽然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,但治疗却越来越困难,我甚至开始担心他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而离开。就在我考虑自己是不是操之过急的时候,治疗突然峰回路转。

两个星期前的那次治疗,在他走进治疗室前,我们在卫生间碰面了,当时正在抽烟,我们打了个招呼,我就离开了。治疗开始后,他谈起了刚刚发生的事儿,他说:“我想到了很多,治疗师也是人,心理治疗对你来说,只是你谋生的手段,每个治疗时段的谈话,会让你感觉很累,你需要在两个治疗的中间去抽根儿烟,缓解一下,治疗师也不是神。”讨论围绕着“真实”逐渐深入,我感觉到轻松——来自他的轻松和我自己的轻松,能够“真实”的面对自己,正是他改变的拐点。

随后的两次治疗,他开始报告他的改变:能够开始主动去做一些原来让他觉得痛苦的事情,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而硬着头皮去做,而是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做点儿事情。不再努力思考我们的谈话内容,原来那么做,是想在下一次治疗的时候向治疗师报告他的“收获”,从而获得治疗师的赞许……就像他自己描述的,他开始真实的生活了,这是他一直追求的变化。

我们想要的改变为什么这么难?带来痛苦的生活方式,有时候明显得连来访者自己都能看到,但对于改变,他们好像无能为力。人们习惯于自己的生活方式,即便知道这些熟悉的方式,会让自己痛苦不堪,却好像不能停下来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习惯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可以预期的,用熟悉的方式应对生活,其后果也是熟悉的,这样会让人有掌控未来的感觉。换句话说,对于失控的恐惧,让人们不敢尝试新的应对方式。

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多大的影响,它是一贯的,在不知不觉中,经年累月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。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,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,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,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,从而形成稳定的习惯。在我们一天的行为中,大约只有5%是属于非习惯性的,而剩下95%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。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,最终也有可能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。

生活在习惯中的人们,经常会想到不能再继续“习惯”下去,尤其是带来痛苦的那些习惯,但对于失控的恐惧过于强大,以至于无法突破习惯。因为我们很清楚这样做之后会发生什么。如果改变习惯,那会怎样?会是好结果吗?一切都不能确定。为了

|12>>>>>|

[1] [2] 下一页

Copyright2007-2019齐鲁医药学院,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淄博经济开发区姜萌路2018号 邮政编码:255300
办公电话:0533-2829222 传真:0533-2829166 Email:qlyyxybgs@126.com
开发维护:齐鲁医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鲁ICP备09071716号